除塵設備排氣煙囪設計注意事項、高度選擇、附屬設施
除塵設備凈化后的氣體經煙囪(排氣筒)排向大氣。排氣煙囪的設計包括煙囪排氣能力的計算、煙囪尺寸和材質的確定、等效煙囪的計算以及煙囪附屬設施的設計等。
除塵設備使用的煙囪有鋼制煙囪、混凝土煙囪和磚砌煙囪等,較低的煙囪盡可能采用鋼制煙囪。鋼制煙囪排放有腐蝕性的氣體時,內部要做防腐處理。
一、煙囪設計注意事項
煙囪底部應設檢修孔和排水孔,煙囪底面應傾斜至排水孔一側。
煙氣排放的原則有以下幾項。
①排氣筒(煙囪)高度除遵守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排放速率標準值外,還應高出周圍200m半徑范圍的建筑5m以上。不能達到該要求的排氣煙筒,應按其高度對應的排放速率標準值減少50%執行。
②兩根排放相同污染物(不論其是否由同一生產工藝過程產生)的排氣煙囪,若其距離小于其幾何高度之和,應合并視為一根等效排氣煙囪。若有 3 根以上的近距離排氣煙囪,且排放同一種污染物時,應以前2根的等效排氣煙囪依次與第3、第4根排氣煙囪取等效值。
③若某排氣煙囪的高度處于標準列出的 2個值之間,其執行的更高允許排放速率以內插法計算;當某排氣煙囪的高度大于或小于標準列出的較大或更小值時,以外推法計算其更高允許排放速率。
④新污染源的排氣煙囪一般不應低于15m。若某新污染源的排氣煙囪必須低于15m 時,其排放速率標準值按外推計算結果再減少50%執行。
⑤新污染源的無組織排放應從嚴控制,一般情況下不應有無組織排放存在,無法避免的無組織排放應達到國家規定的標準值。
⑥工業生產尾氣確需燃燒排放的,其煙氣黑度和排放濃度均應達到排放標準要求。
除塵設備
含塵氣體的直接排放是時有發生的,但直接排放必須考慮下述條件,如污染物的濃度、排放量的多少、有無經濟有效的治理方法及能否用大氣凈化等。
(1)污染物濃度很低在許多情況下,工業生產中產生的污染物濃度并不高,直接排放不會超過國家的排放標準,這時候可以直接排放,如濃度不大于 100mg/m3的采暖鍋爐粉塵可以直接排放等。但是,有時候污染物濃度雖然較低,但煙氣數量卻很大,致使污染物總排放量可能超過標準,這種情況不能直接排放,應當采取治理措施后再排放。
(2)污染物總排放量較少較小的工業企業,生產規模很小,排放的煙氣中污染物較少,直接排放也不會超過國家或地方的有關標準,可以排放。但是,在排放后會污染周圍環境或造成其他影響時,應采取相應的措施后再排放。
(3)有條件用大氣自凈作用靠大氣的稀釋、擴散、氧化、還原等物理、化學作用,能使進入大氣的污染物質逐漸消失,這就是大氣的自凈作用。工業煙氣的直接排放應充分利用大氣的自凈作用,變有害為無害或少害。在有些場合,或容易造成污染物“搬家”,或因地形地貌容易造成污染加重者,都應盡可能地避免煙氣直接排放。例如,在山谷、盆地,污染物難以擴散,這時候未加治理直接排放是不適宜的。
此外,煙囪的氣流穩定段應設計檢測孔和檢測平臺,以便環保部門監測氣體的排放情況。
二、煙囪高度的選擇
值得特別注意的是,煙囪(排氣筒)高度可以不計算,直接根據除塵效果和氣體量計算出排放濃度和排放速率之后,依照國家污染物排放標準選用煙囪。例如10~20t的鍋爐,其煙囪更低高度只能按國家鍋爐污染物排放標準選用為40m高,而不能低于此高度。但是,當有兩個以上的排氣煙囪時必須按等效煙囪計算排放速率;當煙囪高度與國家規定的標準高度不一致時,要用內插法或外推法計算排放速率。
三、煙囪的附屬設施
1.爬梯
煙囪外部爬梯是為檢查和修理煙囪、排放氣體監測、障礙燈和避雷設施設置的。爬梯位置應設在背風面,并與避雷設施的位置相配合,高度大于 50m 的煙囪,爬梯應從離地面 2.5m 處開始,其頂部應比煙囪頂高出0.8~1.0m;離地面10~15m 以上部分應設置金屬圍欄,但注意不要設在信號燈平臺以上 2.5m 的范圍內,而圍欄外徑與煙囪外徑之間距離應不小于0.7m。從離地面 15m 起每隔 10m 應在爬梯上設置可折疊的休息平臺。以供爬梯人員上下時休息,休息平臺的寬度不應小于 50mm。高度在 50m 以下的煙囪,爬梯更低一步應距地面2m.從離地面 15m 起每隔 10m應安裝一個休息爬梯,爬梯必須牢固可靠,以確保安全,且應防止煙氣及風雨侵蝕,可預先涂刷防腐涂料。
除塵設備
2.航空障礙燈和標志
(1)對于下列影響航空器飛行安全的煙囪應設置航空障礙燈和標志:①在民用機場凈空保護區域內修建的煙囪;②在民用機場凈空保護區域外,但在民用機場近管制區內修建高出地表150m的煙囪;③在建有高架直升機停機坪的城市中,修建影響飛行安全的煙囪。
(2)中光強B型障礙燈應為紅色閃光燈,并應晚間運行。閃光頻率應為20~60次/min.閃光的有效光強不應小于2000cd±25%。
(3)高光強A型障礙燈應為白色閃光燈,并應全天候運行。閃光頻率應為40~60次min,閃光的有效光強應隨背景亮度變光強閃光,白天應為200000cd,黃昏或黎明應為20000cd.夜聞應為2000cd。
(4)障礙燈的設置應顯示出煙囪的更頂點和較大邊緣。
(5)高度小于或等于45m的煙肉,可只在煙肉頂部設置一層障礙燈。高度超過45m的煙囪應設置多層障礙燈,各層的間距不應大于45m,并宜相等。
(6)煙囪頂部的障礙燈應設置在煙肉頂端以下1.5~3m 范圍內,高度超過150m的煙囪可設置在煙囪頂部7.5m 范圍內。
(7)每層障礙燈的數量應根據其所在標高煙肉的外徑確定,并應符合下列規定:①外徑小于或等于6m,每層應設3個障礙燈;②外徑超過6m,但不大于30m時,每層應設4個障礙:③外徑超過30m,每層應設6個障礙燈。
(8)高度超過150m的煙囪頂層應采用高光強A型障礙燈,其間距應控制在75~105m 范圍內,在高光強A型障礙燈分層之間應設置低、中光強障礙燈。
(9)高度低于150m的煙囪,也可采用高光強 A型障礙燈,采用高光強A 型障礙燈后.可不必再用色標漆標志煙囪。
(10)每層障礙燈應設置維護平臺。
(11)煙囪標志應采用橙色與白色相間或紅色與白色相間的水平油漆帶。
(12)所有障礙燈應同時閃光,高光強A型障礙燈應自動變光強,中光強B型障礙燈應自動啟閉,所有障礙燈應能自動監控,并應使其確保正常狀態。
(13)設置障礙燈時,應避免使周圍居民感到不適,從地面應只能看到散逸的光線。
3. 避雷設施
非防雷保護范圍的煙囪,易受雷擊,應裝設避雷設施。避雷設施包括避雷針、導線及接地服等。避雷針用直徑 38mm、長 3.5m 的鍍鋅鋼管制作,安裝時頂部尖端應高出煙囪頂 1.8m。是雷針的數量取決于煙囪的高度與直徑,見表 1。導線沿爬梯導至地下,在地面下 0.5m 處與接地極扁鋼帶焊接在一起。避雷設施安裝完畢后應測試電阻,其數值不得大于設計規定。
上一篇 :布袋除塵器煙囪設置原則
下一篇 :布袋除塵器排風口設置應滿足以下要求